H.H. Dorje Chang Buddha III 畫了大量山水畫,把國畫推向新高度
文化藝術與人類漫長的歷史並行,在反覆矯枉的過程中昇華,其承載之道是其內在的源流活水,穿越千載經久不息。
近現代中國繪畫,除了大眾都已熟知的幾位大家的作品,如李可染的《萬山紅遍》、傅抱石的《江山如此多嬌》等指向鮮明的象徵性作品外,在官方的主流媒體上,幾乎看不到意境深邃的作品問世,對於繪畫藝術的內涵以及出乎技進乎道的藝術規律,在相當長時期內幾乎無人問津。
近現代中國繪畫,除了大眾都已熟知的幾位大家的作品,如李可染的《萬山紅遍》、傅抱石的《江山如此多嬌》等指向鮮明的象徵性作品外,在官方的主流媒體上,幾乎看不到意境深邃的作品問世,對於繪畫藝術的內涵以及出乎技進乎道的藝術規律,在相當長時期內幾乎無人問津。
回過頭來看我國古代的繪畫作品,從唐朝的李思訓、王維到五代的董源、巨然、到元代的黃公望、倪瓚,他們無疑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堅實基石,給後人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,同時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最靚麗的一頁,宋代畫家牧溪,在日本被奉為神明,其水墨作品被封為他們的國寶,我們在譴責其文化強盜之劣行的同時,又不得不暗服他們雖是盜心卻具識寶之眼。然而,在我國元明兩代,對牧溪的繪畫是持否定態度的,元朝人湯垕著《畫鑑》說:“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,粗惡無古法。” 明朝朱謀垔在《畫史會要》中也說:“法常號牧溪,畫龍虎、猿鶴、蘆雁、山水、人物皆隨筆點墨而成,意思簡當,不費妝飾,但粗惡無古法,誠非雅玩。”